找回密码

首都师范大学-首师青春

查看: 1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师·故事】用心用情 面向首都 面向基础教育

[复制链接]

128

主题

179

帖子

8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9 14:5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201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专版报道了我校面向首都、面向基础教育的突出成绩。文章对首都师范大学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服务首都和全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目前取得的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对我校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专业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北京市“省部共建大学”。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各方面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社会贡献力及影响力大幅提升。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以教师教育为中心,共培养各类高水平人才十余万名,是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和培养其他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首都基础教育领域的师资有近一半来自首师大。首都师大毕业的学生遍布北京市各区县,从幼儿园到中小学,从特教学校到各教育管理部门,到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立德树人 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首都师大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适应首都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才培养以德为先。首都师大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注重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精神培养和价值塑造、人格塑造。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文化研究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以德为先的理念指引下,首师大的学生中涌现出了无数像贾坤一样的“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像袁日涉一样的“北京榜样”人。近年来,学校超过10%的毕业生选择投身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数十名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国防事业。
  人才培养注重能力培养,全面发展。长期以来,首都师大育人在以德为先的基础上,强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育人应“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应提高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十三五”规划提出,应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大力推动文、理、艺专业交叉、渗透。
  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在人才培养的日常工作中,教师们严于律己,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镜,注重自身师德修养,业务上精益求精,涌现出了一批教师先进典型。“国家级教学名师”石鸥、徐蓝,“北京市教学名师”宫辉力、王南、骆力明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近20年来,首都师大有20多人成为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有40多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等;还有100多人成为其他各类国家级、市级杰出人才。首都师大校园内群星闪烁,以他们为核心,2500多名教职员工,共同支撑起了首都师大人才培养的伟业。
改革创新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首都师大人认识到,唯有改革创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是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首都师大注重通识教育,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大类培养与专业培养相结合、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相结合等多种以突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注重利用北京地区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双培”计划、“实培”计划、“贯通式”培养计划、跨学校专业群建设等,形成了学校与校外单位合作进行的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的模式;学校注重利用境外资源,实施“外培”计划、“师范生校外访学”项目、“师范生国际化培养”项目和支持院系与境外高水平合作办学等,形成了学校多种多样的国际化办学模式;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组建“燕都学院”,采取跨学科、国际化人才方式,形成了“集中管理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平台共享与自主分流相结合”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突出以专业建设为基础。首都师大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办学理念,即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依托的主要平台。近十年来,学校大力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即在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基础上,着力推动学科建设成果向专业建设转化。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北京市并未明确部署的情况下,自行主动地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校内专业评估,明确专业定位,找准专业发展方向,以评促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实现了专业内生优势的有效强化和人才培养特色的凝练深化。学校积极开展专业群建设,积极参加教育部实施的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建设一些特色专业。2011年以来,学校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开展跨院校“英语类专业群”建设,成为北京市首批试点建设的五个专业群之一;地理信息科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3个专业相继入选了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划。
  人才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首都师大努力实施“两增两减”,减少学分总数和课程门数,学生的学分修习要求普遍减少了30到50学分;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和课外指导、加强课外学习监控、改进教学评价等手段,增强了对教与学的过程管理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设立各种教改立项、实施支持教与学双向投入的“双推计划”、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实施翻转课堂等方式,努力尝试推动本科教学范式的转型,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师范为本 走特色发展的道路
       首都师大始终坚持以师范为本,走面向基础教育、面向首都建设的特色发展道路。
  面向基础教育是首都师大天然的使命,《首都师范大学章程》明确规定:“教师教育是学校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学校保持和发扬在培养中小学师资、为基础教育服务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以高水平学科群建设推动高水平教师教育发展,通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
  为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首都师大大胆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举措。2007年,学校成立特级教师工作中心,后升级为特级教师研究院,专门聘请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指导教育实习等,强化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前教育环节。孟繁华教授带领的团队,以“双导师”为核心,创建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创新大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机制。他们的理论课题《创建大学和中小学协同发展机制实现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双向激活》于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联合优质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建设了几十个学校教师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首师大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联合申报的“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被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6年,首都师大教育技术系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首都基础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规模化、规范化地开展师范生国际化培养。自2008年起持续开展本科生“校外访学计划”,先后选派150余名本科生到加拿大、日本、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知名高校开展交流学习。学校积极参加北京市的“外培”计划,每年选送一批学生赴境外学习,对这些学生实行“1+2+1”学制的培养,即1、4年级在首都师大学习,2、3年级赴境外高校学习。学校实施“师范生国际化培养”项目,每年全额资助100余名师范生赴境外高水平大学进行为期8周的方案课程修读,学生可以此获得相应境外学习课程学分。学校充分利用本校艺术教育专业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的优势,大力提倡师范生文、理、艺兼修。从2014年起,学校要求所有非艺术类专业的师范生须在学期间必修2学分艺术实践学分。
  面向首都建设,首都师大同样责无旁贷。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新建了52个非师范性质的新专业或专业方向,涵盖文、理、工、管、法、外语、艺术等多专业领域,能够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用心用情 服务首都和全国的基础教育事业
      首都师大作为首都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用心用情,服务首都及全国的基础教育事业。
  学校注重以区域合作推动地方教育水平的提升,与北京市11个郊区县签署了区域教育共建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师范大学对于首都区域教育和学校、教师发展的参与、引领、服务和示范作用,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首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方案和智力支持。
  学校注重以挖掘内部优势撬动社会服务的支点,学校发挥小学教育学科优势,以“面向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为宗旨,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小学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初教”模式,并先后三次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发挥幼儿教育的学科优势,成立北京市幼教师资培训中心,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帮助北京市幼儿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成立基础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校内资源整合、课程开发、平台建设,建立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服务体系,并以信息化为支撑,把服务范围辐射到国内外各方面的学者。
  学校致力于服务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是第一批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培训了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在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总人数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学校积极与新疆、青海、内蒙、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合作培训,为中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幼儿教师“种子教师”,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校创新工作机制,成立京疆学院,负责新疆自治区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来京培养工作,为增进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9月批示:“内地院校都应像首师大一样用心用情培养新疆学生,进而增进民族感情、加强民族团结。”
硕果累累 在山花烂漫桃李芬芳中走向未来
       首都师大走过六十多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学校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21名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国家级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部、北京市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93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十一五”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38项,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
  有境界自成高格,有胸怀别有天地。首都师大人怀揣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向首都的基础教育岗位,奉献青春。他们中既有像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这样的知名校长,北京第五幼儿园园长、全国模范教师朱小娟,也有平谷中学崔占国这样的特级教师,更多的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在首都及全国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条战线上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未来,首都师范大学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部署,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创建“双一流”和的历史机遇,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为主攻方向,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终解释权归首都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图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徐笑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首师青春论坛www.cnuclub.com/

Copyright © 2001-2015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Skin by @子不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